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_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2 研究方法及测度指标
2.1 数据选择与获取
2.2 分析方法与工具
2.3 测度指标
2.3.1 知识扩散指标
2.3.2 社会网络中心度指标
3 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文献统计分析
3.1 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3.1.1 发文数量分布
3.1.2 研究主题识别及演变分析
3.1.3 原始文献期刊、学科方向分布
3.1.4 贡献者分布
3.2 知识来源分析
3.2.1 来源期刊分析
3.2.2 来源作者分析
4 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分布及测度
4.1 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识扩散分布
4.1.1 施引文献研究主题识别
4.1.2 知识扩散期刊分布
4.1.3 知识扩散学科分布
4.1.4 知识扩散机构分布
4.2 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识扩散测度
4.2.1 双向传播测度
4.2.2 知识扩散测度
5 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识扩散网络分析
5.1 引文网络的构建
5.2 知识扩散网络中心性分析
5.2.1 点度中心性分析
5.2.2 中间中心性分析
5.2.3 接近中心性分析
5.3 结构洞分析
5.4 知识扩散路径分析
6 对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识扩散的思考
6.1 我国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知识扩散能力提升策略
6.2 图书情报学对数字人文的影响力提升策略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文章摘要:知识扩散是知识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知识扩散能够完成知识的传承,加速知识创新的步伐。研究知识扩散的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搜寻的成本,提高信息搜寻效率,优化结果,找到与需求匹配的优质信息。知识扩散能带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创新,同时学科内部通过知识扩散完成知识的传承和延续。知识扩散在科学领域是以文献间的引用关系来表现的,本文以Web of Science当中收录的2009年-2018年数字人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网络分析方法等,对其增长变化情况,引文情况,被引情况等进行分析,得到数字人文领域的知识来源以及知识扩散的方向及特征,并对数字人文知识扩散能力及图书情报学对其影响力的提升提供建议。本文首先对Web of Science中数字人文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探究,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等分析其现状、研究主题、来源;然后对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科研文献工具Histcite对原始文献的参考文献信息进行统计,探究其理论基础与知识来源,引入传播学中的双向传播理论,找出双向传播期刊,对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数字人文领域知识扩散的方向,并对知识扩散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互相存在引用关系的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在E xcel中构建二阶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引文网络,并对其中心性、结构洞进行分析,找出在该引文网络当中处于核心位置的节点,对该引文网络进行主路径分析,发现数字人文的研究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现状探索了我国数字人文知识扩散的提升策略。数字人文领域知识扩散的广度、强度、速度都处于不断增长的势头,由对学科自身特点及发展趋势等理论研究,发展为与学科进行融合发展的研究,如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历史。从目前国际数字人文研究趋势来看,数字图书馆、数字历史(历史地理可视化)都是数字人文研究前沿。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898/d.cnki.gzhgl.2020.000080
论文分类号:G353.1